一直到停产从未出口冷战中保密程度极高诟病颇多T64型坦克
来源:开云体育电脑网站登录 发布时间:2024-08-07 16:09:30
自从一战时期索姆河畔300多辆铁盒子吼叫着冲向德军阵地开始,坦克这种集火力、防护和机动于一身的陆军武器就成为了各国陆军的中坚力量。一直到今天尽管各式各样的反坦克武器层出不穷,但是依然没办法撼动坦克在陆军中的绝对核心地位。
二战结束,冷战爆发,在长达40年的冷战较量中,东西方的坦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苏联依靠经二战用鲜血换取的经验教训,一直在坦克技术方面领先于西方国家,而T-64型坦克就是集苏联所有坦克发展技术之大成者。苏军在当年对T-64坦克寄予厚望,这种坦克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后的今天,也从未对外出口,而且其改进型号甚至不输目前世界主流的M1A1、豹2和T-90等坦克。尽管T-64型坦克在量产之初是作为高端精锐坦克装备苏军,但是也曾经也是遭苏军官兵诟病最多的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爆发的顶级规模、参战国家最多的世界性大战。二战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其中太平洋战场的搏杀昭示了后世海军的发展思路,一直到今天,各国海军的基本建军思路依然在参考二战时期的舰队编制和作战规划。而欧洲的苏德战场,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坦克装甲战。通过一场又一场残酷的装甲对决,苏联积累了无以伦比的坦克设计经验和作战思路,客观的说,整个冷战期间,甚至在冷战结束29年的今天,俄罗斯的坦克设计理念和坦克性能依然不输西方国家。
早在1955年,苏军新式的T-54/55坦克开始量产装备部队的时候,苏军总参谋部就已经在规划研制下一代主战坦克。按照苏联陆军在二战中获得的经验,苏军的坦克几乎一直是以高低搭配的方式的进行研制和列装,这一点和美军在二战后战斗机的研制方面颇有相似之处。
在二战苏德战争早期,苏军坦克部队通常把中型的T-34型坦克和重型的KV坦克进行混编,依靠KV坦克的重装甲抵抗德军的炮火,而依靠T-34坦克的数量优势冲垮德军防线。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德军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大量装备,即使换装了长身管85毫米主炮的T-34-85型坦克在正面对阵德国的虎豹时也颇为吃力,所以苏军的新编制将T-34-85和最新的JS-2重型坦克混编,依靠JS-2的大口径122毫米主炮对抗虎式和豹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而T-34坦克群则负责快速冲锋,并且依靠数量优势冲垮德军的防御。换句话说,二战之中苏军依靠重型坦克获得质量优势,而依靠中型坦克获得数量优势,二者完美结合正是苏联陆军钢铁洪流的精髓所在。
二战时期苏联的坦克就采用了的高低搭配模式,依靠T-34坦克海获取数量优势,靠IS-2重型坦克获取质量优势。
同样,在冷战期间,由于东西方国家高强度的军备竞赛,陆军坦克是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忽视的存在,但是坦克同样存在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如果要大规模装备,那么坦克的技术指标就应该相对简单,成本要相对低廉,便于大规模量产和部队掌握。但是低成本量产型坦克受成本制约,在性能上往往存在软肋,因此就需要精锐的先进坦克进行平衡。这一点也是苏军在二战得到经验。因为二战中德国的坦克在单车技术方面一直对苏军坦克有一定的优势。为此苏军采用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的组合才能对抗德国坦克的单车优势。同样,在冷战时期西方坦克在观瞄火控等技术方面普遍优于苏联坦克,为此苏联依然需要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对抗西方坦克。这种高低搭配最初的模式就是T-62和T-64模式。
1960年1月,一名伊朗军官驾驶着一辆隶属于伊朗陆军的M60A1型主战坦克突然冲过苏伊边境叛逃苏联,他的到来为当时的苏联带来了美国最新型的M60A1主战坦克。通过测试后,苏联的坦克设计专家们惊讶的发现,当时苏军T-54/55型坦克所装备的100毫米坦克炮根本没办法击穿M60A1坦克的装甲,而且T-54/55坦克的观瞄和火控系统也远不是M60A1坦克的对手。情急之下,苏联立即加快了T-62和T-64两型坦克的研制进度。并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定型了相对低端的T-62型坦克,而T-64型坦克也随后于1964年正式定型。鉴于M60A1坦克所装备的105毫米L7型线膛炮的威力,苏军在T-62型坦克上安装的巨大的115毫米滑膛炮,在T-64上则安装了口径更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充足表现了口径即正义的苏式武器设计思路。
T-64型坦克无疑是苏俄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苏俄坦克设计师们认为,只有当年的T-34坦克才能够和T-64坦克相提并论。T-64型坦克首次使用了自动装弹机技术,把坦克车组人员从4人削减到3人,但是由于自动装弹机的使用,T-64坦克的火炮射速超过了西方采用人工装弹的坦克一倍以上。由于减少了1名成员,所以T-64坦克的外形明显要比西方坦克低矮很多,而正面投影面积约比西方坦克减少五分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同等观瞄和射击精度下,T-64坦克更加难以被命中,而且减少了人员,也同时相对降低了坦克的战斗全重,T-64型坦克战斗全重仅为38吨,其改进型T-64M型坦克也仅有42吨,和西方动辄五六十吨的主战坦克相比,T-64型坦克具备更好的道路通过能力。由于采用宽幅履带设计,且整车重量较低,因此T-64坦克的单位压强更低,可以毫无障碍的通过河滩、沼泽、沙滩等松软地面而不会陷进去。作为对比,在越战期间,美军的M48、M60坦克就经常陷入越南的稻田不能自己,而越军使用的苏制坦克就从来就没这些问题。
T-64型坦克曾经是苏军最昂贵且最优秀的主战坦克,即使到今天也仅在独联体国家中使用,从未对外出口。
另外,为了赶进度首批T-64型坦克装备了和T-62同款的115毫米滑膛炮,但很快就换装了125毫米2A26型滑膛坦克炮,而T-64型坦克也是苏联首款安装了125毫米坦克炮的坦克。由此125毫米滑膛炮成为俄系坦克的标配武器,其后的T-72、T-80、T-90等一系列主战坦克全部安装清一色的125毫米滑膛炮,包括我国陆军现在大量装备的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也采用了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的设计。由于有苏德战争血的教训,苏联对于坦克炮的研制一直很看重,2A26型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炮口初速可达惊人的1600米/秒,即使使用出口的猴版钢芯穿甲弹,也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5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而美国陆军在1981年服役的第一版M1艾布拉姆斯坦克,其前装甲刚好也只有350毫米,装备所谓贫铀装甲的M1A1HA型坦克在1988年才正式量产装备,但是代价是整车的战斗全重突破了65吨,其道路和桥梁通过能力大打折扣,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曾经发生过多次M1A1坦克陷入沙漠无法救援的尴尬情况。因此单纯讨论坦克炮威力的话,同时期的俄式坦克炮一直高于西方坦克炮。
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苏军在欧洲的攻势作战,T-64型坦克在设计生产之初就采用了三防系统,它也是苏联陆军第一款装备三防装置的坦克。所谓的三防装置就是防核辐射、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的统称,T-64的三防装置采用了被后世惯用的超压系统,即由空气过滤器过滤的清洁空气通过压缩机被注入车体,让车体内部形成略高于外部自然环境的超压状态,从而杜绝核生化沾染渗透进入坦克车体内部。同时在T-64坦克的装甲中嵌入一层铅,从而阻挡核辐射对坦克的穿透效果。根据苏联陆军冷战时期的作战计划,一旦在欧洲和北约爆发正面战争,苏军会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对北约军队的战线和纵深发动核打击,然后苏军的坦克集群则会趁着核打击期间快速突入盟军阵地,并撕开缺口,引导后续部队作战。由于坦克本身就是金属质地,再嵌入一层专门的铅作为装甲,就可以轻松又有效防御放射性沾染。在核战争条件下,全身包覆金属的坦克和步兵战车是唯一可以有效作战的武器。
尽管T-64型坦克一直被苏联军方视为镇国之宝,但是其服役的历程却并不顺利,特别是其所使用的新技术太多,导致整车的可靠性非常差,这一问题几乎贯穿了T-64坦克服役的全程。而T-64坦克被第一诟病的,大概就是它不靠谱的发动机。T-64型坦克装备的是二冲程5缸对置式柴油发动机,并且带有涡轮增压系统。该发动机功率为551千瓦(折合750马力)。从理论上说,该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单位功率大,非常符合苏式坦克外形低矮、结构紧密相连的设计需求。但是同时恰恰是由于这种发动机结构紧密相连且单位功率大,也导致该发动机容易过热,特别是气缸活塞受热容易变形。而且二冲程设计导致发动机油耗过高,热效率偏低,以至于后续的苏联坦克不得不重新研制并换装新式的四冲程柴油机,这样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除了发动机以外,全新的自动装弹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第一批量产型T-64型坦克由于使用的是T-62坦克同款的115毫米滑膛炮,所以依然采用的是4人制车组,但是装填手抱着重达37公斤的炮弹在狭小的炮塔里运动实在困难,特别是坦克在越野状态下,颠簸严重,车内人员几乎站不稳,更不要说还要抱着足有自己体重一半的沉重炮弹准确的塞入炮膛。在实测中发现,靠人工装弹,T-64坦克的火炮射速甚至无法达到4发/分钟的最低要求。所以在后续量产版T-64型坦克上,苏军不但换装了125毫米大口径滑膛炮,还为其安装了自动装弹机,这样从理论上,T-64坦克的火炮射速一下子被提升到8发/分钟。正是由于安装了自动装弹机,所以从T-64坦克开始,俄式坦克的射速普遍超过西方坦克2倍左右,为此西方新式主战坦克,例如勒克莱尔、日本90式、韩国K-2等也开始尝试使用自动装弹机,但是西方主流的M1A1坦克、豹2系列坦克、挑战者2坦克等,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人工装弹,所以在火力密度方面明显弱于T-64型坦克。
西方坦克很多习惯于使用装填手装弹,这样做才能够有很大成效避免自动装弹机在战损后导致坦克失去战斗力,但是在狭小的坦克车体内装填30公斤以上的炮弹,一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过理论速度和实际使用总是有诧异的。T-64坦克所装备的自动装弹机和后来T-72型坦克所使用的自动装弹机不同。该自动装弹机的设计非常类似于M1A1坦克的设计思路,由于苏式125毫米坦克炮口径过大,因此苏联为其研制的炮弹均采用分装式设计,但是坦克炮炮弹的弹丸和药筒都采用了类似于美军M1A1坦克的设计,弹丸和药筒统一仿制在炮弹弹槽中,经由自动装弹机一次性推入炮膛,接着进行击发。这一点和T-72坦克所使用的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完全不一样,T-72坦克使用转盘式自动装弹机上弹丸和药筒分开布置,自动装弹机需要分两步分别将弹丸和药筒推入炮膛,然后才能击发。虽然原理上T-64坦克的自动装弹机更先进,但是实际使用中却因为技术太复杂而故障频繁,据称最初使用时甚至装填十多次就会发生故障。不过这种弹丸和药筒整体装填的思路最终被西方所学习。由于西方坦克广泛使用120毫米坦克炮,所以其炮弹采用整装设计,更符合T-64自动装弹机的设计使用。目前西方几种使用自动装弹机的坦克,其自动装弹机设计思路大体都参考了T-64坦克,不过这已经是后话。
尽管T-64型坦克被苏联军方严格保密多年,且从未对外出口,让西方很难一窥真容,但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该坦克最终也丝毫没有保留的暴露在世人面前,而且该坦克甚至还获得了至少2次上战场的机会,只不过由于表现不佳,完全难当镇国之宝的名声,所以目前已经大部分退役。
被打烂了车体侧面装甲的T-64坦克,可见其炮塔正面也被命中了一发反坦克导弹,但是并未击穿炮塔主装甲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T-64型坦克至少参加了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以及从2014年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当时的T-64坦克已经进行了诸多升级改造,特别是其车体正面安装了全新的外挂附加装甲,但是由于当时俄军内部指挥混乱,军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装备,且大多为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等,T-64型坦克和其他坦克一样,陷入车程武装的围攻之中,最终狼狈撤离车臣。
从2014年持续至今的俄乌之间关于东乌问题的武装冲突中,由于储备耗尽,乌克兰不得不从早已报废的所谓坦克坟场中淘旧货。尽管T-64坦克在1987年已经停产,但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依然储备有超过2000辆的T-64型坦克,由于生产日期最近,所以T-64坦克还是乌克兰目前所能找到的性能最优的主战坦克。同时乌克兰在原先的T-64M型坦克基础上,为其增加了新式的附加装甲,这种坦克被称为T-64MB,而英文字母B正是爆炸式反应装甲的乌克兰语首写字母,所以T-64MB型坦克就是增加了爆炸式反应装甲的T-64型坦克。
不过无论是车臣战争和俄乌冲突,T-64坦克的表现都明显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固然有俄军和乌军由于苏联解体导致的国力军力的衰退,但是更重要的是苏俄一贯落后的电子产业,无法为T-64坦克提供更优越和灵敏的观瞄系统。迄今为止无论是俄军自用的T-64M还是乌克兰改进的T-64MB都依然装备着显眼的红外探照灯。这种设计普遍见于1960年代的东西方坦克,而西方在1980年以后的第三代坦克上已经普遍取消了这个装置,代之以高灵敏度的红外夜视仪。同样,我军的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也早已经安装了红外夜视仪,甚至连1999年阅兵式上展示的88C型坦克也没有接着使用红外探照灯。如今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其装备的T-64坦克还在用这种60年代的夜视技术装备,必须得说俄罗斯目前的技术落后程度实在有些令人触目惊心。
俄罗斯陆军如今慢慢的开始大规模换装T-90型主战坦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的红外探照灯
如今俄罗斯陆军已经大规模装备了T-90坦克,并且更新的T-14坦克也已经接近定型,老式的T-64型坦克已经接近走到服役的尽头。按照俄军计划,俄军在2025~2030年时将会量产新式主战坦克(大概率就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用于替换T-64、T-72和T-80等现役坦克。而曾经被视为镇国之宝的T-64坦克也最终将会黯然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