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变化听心声——走进钢企“逮”经验
摘要: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本报编辑部抽调了骨干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钢材市场、物流公司调研采访。他们用第一手的素材、最生动的现场、最感人的故事,全方面展现了物流、钢铁贸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谋发展”的时代脉搏。本期起,本报开辟《走基层、看变化、听心声——记者在行动》专栏,陆续刊发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企业一线的报道,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提出宝贵建议。
今年的国内钢铁行业寒意逼人,成本高企,需求不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而记者在走访唐山钢铁企业的过程中,却发现唐山宏润钢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宏润)今年的生意很红火。
这个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曾一度被迫停产的企业,如今在众多同行中一枝独秀,这一华丽的变身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绝处逢生
坐落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的河北省唐山市的宏润钢铁,是一家集生产、研发、外贸为一体的钢铁生产企业,而2年前它却还挣扎在生死边缘。
2008年8月以后,是宏润发展史上一个最刻骨铭心的日子。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宏润的一条刚刚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不久的万能轧机生产线,不得不被迫停产。
董事长王秀民感慨地说,2008年8月,是宏润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当时宏润的一条刚刚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不久的万能轧机生产线,不得不被迫停产。
尽管有着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有着近二十来年与公司荣辱与共的员工队伍,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但这一切都没阻止住国际金融危机给公司带来停产的严酷现实。
痛定思痛,宏润人意识到,再守着单一的传统产品,势必将在来势汹涌的金融危机这头猛兽面前死路一条,改变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刻不容缓。
据了解,从2008年9月初,在公司各主要领导的带领下,6个市场调研组深入东北和江南一代的钢材市场,开始了他们长达半个多月的大调研、大走访。
通过走访调查,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钢材需求、价格、品种等情况有了全方面了解,摸清了钢材市场的未来走势,为公司的下一步决策打下了基础。
在调研结束后,公司立即组织召开扩大会议,在听取各路调研人员汇报调研成果并提出适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的合理化建议后,企业决定调整产品结构。
在发挥公司自身的设备、技术、管理优势的基础上,宏润进行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截至2009年5月底,宏润已经研制开发出6个不相同的型号的工字钢系列和16型槽钢新产品。
事实证明,宏润的转变及时而有效。通过改变经营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不仅满足了老客户的需求,新开发的产品也吸引了众多的新客户。
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宏润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增加新客户近300家。
王秀民说:“在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们靠的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转变经营思路,以诚信之本和周到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闯出了一条活路,并且驾驭了市场的主动权。”
今年,整个钢铁市场行情更加严峻,委靡不振的行情对宏润的经营状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宏润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王秀民说:“市场要说明,我们就生产什么,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把我们打倒,反而使我们的经营思路发生了改变。”
宏润在把主打产品H型钢做优做强的基础上,采取小批量、多品种的经营策略,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另一方面,更看重市场的主导作用,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生产批量,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长久以来,对于大多数钢厂而言,槽钢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对于大钢厂来说,槽钢高昂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使其望而却步,而高标准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使得小钢厂可望而不可即。
常俊全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公司引进的万能轧钢生产线,既能突破槽钢的成本制约,又能达到技术上的要求。”
同时,通过几年时间的摸索,在生产槽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宏润赢得了众多的槽钢客户。
据悉,杭州叉车有限公司就是宏润长期合作的客户之一,每年的槽钢需求量都在逐步增加,仅去年就向宏润订购了13403吨的槽钢。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宏润不仅摆脱了由于低迷的市场行情给公司能够带来的坏因,而且还实现了公司的第二次创业。
今年,宏润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场地、技术和管理优势,角钢、带钢等品种的型钢生产线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不久将形成生产能力。
对于宏润未来的发展前途,王秀民表示:“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扬长避短,生产优势产品。另外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要说明,我们就生产什么。”(现代物流报记者孟鹏飞 李协商)
“我们工厂11月份的合同量预计要同比减少20%~25%,相应的,车间这个月的产量也要减少20%,下一步看看市场走势如何,可能还要减少。”11月初,沧州螺旋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铁岭告诉了记者其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
据孙铁岭介绍,由于今年整个下业需求行情较弱,无缝钢管行业市场也不乐观,加上马上就要到行业淡季,预计下一步合同量还要减少,作为生产厂商,届时恐怕就要减产检修了。或将停工控产
孙铁岭表示,通常生产车间的产量要依照产品销量,也就是当月合同量的变化而调整。由于目前公司合同量减少幅度在20%多,幅度并不大,因此车间开工还是比较满,每个月产量仍然在1万吨,只是偶尔几天检修一下。
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合同量减少到了只剩一半,那么月产量也将相应调整到5000吨。“我们将每个月前十几天开工,后面半个月就停车检修,工人休假或者培训。”孙铁岭介绍,无缝螺旋管的生产与炼钢高炉生产不一样,不存在开炉、熄炉的成本过高问题,频繁地开停设备,烧熔钢坯,倒是成本损耗不高,主要成本在于工人工资。如果采用开工半月,休假半月的方式,工人将拿到基本工资,但如果每间隔一两天就停工的话,则需要全付工人工资,企业负担就比较重。“目前我们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人工资,二是银行贷款融资。”孙铁岭表示。
由于无缝钢管所用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钢坯,在原料采购方面,目前沧州螺旋钢管公司的原料库存量保持在1万多吨水平,这也是企业以往的正常库存量。
据了解,由于目前钢坯资源并不紧张,容易买到,该公司还是基本上按照合同量采购。
对于后续如果市场需求减少,也许会出现的原材料积压风险,孙铁岭表示,如果合同量少的话,也将会减少库存量。届时将保证在合同上必须有利润才能进行采购,以避免钢坯价格不稳定,刚一采购就出现下滑的现象。
此外,由于沧州螺旋钢管公司目前是钢厂的协议户,每月的钢坯协议量是7000吨,对于后续也许会出现的无法消化钢厂协议量的风险,孙铁岭表示,由于公司月产量是1万多吨,在当初制定协议量的时候,就留有了余地,并不是太满,每个月7000吨完全能消化。即使今后市场需求更为减少,由于马上就要到年底了,后一两个月的协议量加起来也不算多,企业还是可接受,至多在制定明年的协议量上有所调整。
“目前我们工厂的员工每个月还是在满额时间工作。未来如果减产,机器停车检修,很可能安排员工做培训。”孙铁岭表示,如果员工一放假回家,那么就很难再召集回来了。现在企业员工比较难管理,流失率较高,稍微管理严一点,可能就不干了。
而即使是安排员工做培训,由于是停产培训,企业的成本付出也很高。并且每年企业多花出去很多的培训费用,也未必能轻松的获得相应的培训回报。如果员工流失,对公司将是较大损失。“所以目前很麻烦,企业面临压力非常大。”孙铁岭表示。(本报记者 孙劲)
小原用的这套设备和系统叫“一键式炼钢”,自动化程度很高,每炼一炉钢,小原只需按一下鼠标,36分钟后,一炉钢就出炉了。
9月12日,记者来到莱钢集团型钢公司炼钢厂1、2号转炉车间,跟随生产甲班一起上早班。正逢过节,车间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休息室里挂着“欢度中秋佳节”的横幅,桌子上放满了瓜果梨桃和月饼。这个转炉车间,每年出钢270万吨,占全莱钢集团总产量的1/4。想像当中,转炉车间里应该是高温、污浊、噪音,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完全两样,干净、清洁、安静,让记者着实大吃一惊。
在操作控制台,“一助”原奎丰正紧紧盯着屏幕上炉口火焰的情况。小原用的这套设备和系统叫“一键式炼钢”,自动化程度很高,每炼一炉钢,小原只需按一下鼠标,36分钟后,一炉钢就出炉了。
莱钢研制的这套技术曾获得过国家冶金科技奖一等奖。这套技术的应用,使得炼钢全过程各环节全部数字化,运转情况完全显示在电脑上,实现生产时刻表式管理,炼钢工再也用不着盯着转炉炼钢了。
带上安全帽,记者来到了转炉跟前。平台四周干干净净,空气清新,只是在转炉前二三米处才感到炽热的高温。车间副主任张伟说,在以前,粉尘飞扬,噪音刺耳,“脸都快烤熟了”,两个人说话时不但听不见,而且互相也看不见。现在,炉前工人甚至连防尘口罩都不需要戴。
科技进步提高了炉前工的地位。厂里每次竞争上岗,炉前工的竞争是最激烈的。炼钢厂男多女少,职工找对象难,炉前工却不一样,往往是一到岗“就被盯上了”。
张伟热情地邀请记者亲手炼一炉钢。准备工作就绪后,我走上控制台,轻点鼠标,屏幕上长长的氧枪开始缓缓地插入炉膛,炼钢开始啦!
记者想,炼钢不是这样清闲吧?正在疑惑着,炉长崔立波说,其实“一助”是整个班组工作最紧张的工种,要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一直在变化的情况,时刻准备处理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有时一天下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除此之外,小原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定期与技术科的人一起,根据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共同研讨制定系统模块,不一样的温度、不同成分的铁水应用不同的模块,达到高质、节能的目的。现在电脑储存的40多种模块就是这样制定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才显得小原操作起来可以如此地悠闲。
崔立波班组11人,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鹰风小队。这是莱钢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他们给自己团队起的。
炼钢厂推行哲学管理,鹰风小队则把自己的工作叫作“哲学炼钢”。崔炉长解释说,他们把炼钢的原料、设备、操作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不能从单一的局部来看,凡事都要用系统的、辩证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要有全局、动态的眼光。
下午4:00,生产甲班交班,记者旁听了一次颇有“哲学意味”的交班小结会。崔炉长主持说,今天发现几个问题。首先,“一助”选择吹炼模块时考虑欠周密,导致氧枪粘钢。其次,上午有1人走上23米平自进行清理操作,违反了“必须两人上平台操作以抵达安全监护”的厂规,大家要敲起警钟。第三,平时总是在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今天还是由于检修导致了现场物料摆放混乱,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
刚到炼钢厂时,记者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见不到高高的烟囱?”周围的人都笑了。原来,现在他们炼钢已无了烟囱,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全部通过管道进入干法除尘系统处理后供应发电,全部回收利用了。现在,炼钢过程生产出的能量,要大于消耗的能量,这叫“负能炼钢”。
负能炼钢是钢铁行业有着先进炼钢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炼钢厂通过加强标准化操作,为提高能源回收利用创造条件。目前,厂生活区已经在使用该厂蒸气。该厂蒸气并网回收量达到60kg/t,为历史最好水平。
走在正出钢的转炉前,崔立波向记者介绍,他们负责的1号炉和2号炉,通过标准化操作,确定了煤气最佳回收时间,每炉钢回收时间由原来的6.5分钟增加到8分钟,转炉综合能耗吨钢达到3.2千克标准煤。(特约记者 于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