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拨云见日——钢市主线行情从“酝酿期”进入“躁动期”
1、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腰斩,2023年房建领域用钢需求下降是确定性的,存量房屋施工进度是托底上半年建筑用钢需求的关键;
2、随着地方债的发行,基建领域资金到位情况或逐步改善,上半年基建领域用钢需求仍有一定的释放空间,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冲房建用钢需求下滑,但即便基建投资增速全年维持10%左右的增长,上半年钢材料消费特别是建筑钢材消费仍存在较大隐忧;
3、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明显失衡,利润大多分布在在产业链上游铁矿及煤炭等原燃料当中,重塑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政策手段干预;
4、在没有实质性去产能、去产量政策出台的前提下,铁矿石、煤焦价格率先下跌的概率极小,在钢厂维持高产量,短期原燃料需求回升的情况下,更是易涨难跌;
5、3月钢铁市场从酝酿期进入了躁动期,市场波动加剧,交易逻辑从交易预期转变到交易现实,在需求的证伪窗口期,仍有极端性做多钢价的机会,但中线行情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最大的扰动因素便是来自房建需求下降力度及终端资金到位情况。
传统旺季“金三月”开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强预期”证伪窗口期,窗外春风拂面、阳光明媚,近几日黑色系期货市场也很是配合,四连阴之后开始反弹,涨幅虽然不大,但只要期货K线是红柱,无论如何也难以掩映市场酝酿已久的躁动,现货市场便迎来了价量齐升的热闹场面。随着下游的全面复工,市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去库存周期,这也便开启了2023年钢铁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
在防疫政策优化之后,国内生产生活节奏基本回归正常,伴随着年初各地稳地产、促消费、兴基建举措陆续出台,钢铁市场在“强预期”加持下安稳度过了1、2月。2月处在上半年行情的酝酿阶段,期货市场反复上下试探,而现货市场则不动如山。进入3月,市场波动加剧,交易逻辑快速转换,本文结合市场关注的热点,从市场的共识与分歧中推演出市场内在运行逻辑。
房建用钢需求下降的确定性是部分人看空今年钢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毋庸置疑,多项数据接近腰斩确实难以让人乐观看待后市,但盲目的看空和看衰钢铁行业显然是不合理的,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1.005亿㎡,同比下降1.15亿㎡,降幅为53.4%;新开工面积为19.89亿㎡,同比下降7.9亿㎡,降幅为39.4%;施工面积为90.5亿㎡,同比下降7亿㎡,降幅为7.2%;竣工面积为8.6亿㎡,同比下降1.5亿㎡,降幅为15%。
存量房地产施工进度缓慢,销售回款是关键。从数据上看, 2022年我国新开工面积下降绝对值高出施工面积下降绝对值0.9亿㎡说明房地产存量施工面积反而出现了增加,这映衬了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面临的销售难、资金到位情况差、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而2023年的核心问题则是资金到位情况和销售回款能否改善,存量的房地产施工仍有较大的用钢需求,因此今年上半年需着重关注资金到位情况和房屋销售回款这两个前置条件的边际变化。
房企债务高企,“三支箭”助力解决融资难题。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据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达9579.6亿,同比增加700多亿,房企偿债规模有增无减,且1、3、4、7月偿债规模均超千亿,加之境外融资渠道仍然紧缩,境内发债主体则主要是中海、保利、招商蛇口等国企央企,而前三季度5528亿元到期债务中,有4081亿元属于民营房企,占比达到了73%,部分民企的债务违约风险仍然较大。从另一角度来看,虽然房地产债务问题不可以忽视,但房地产企业已经度过了2022年这灰暗的一年,房地产行业又出现系统性违约风险的概率正在缩小,在“三支箭”政策支持下,2023年房地产企业信用贷款、债券、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的宽松态势或有望延续,房地产债务违约风险整体可控。
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腰斩,2023年房建领域用钢需求下降是确定性的,存量房屋施工进度是托底上半年用钢需求的关键。笔者通过对建筑钢材表观消费量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建筑钢材表观消费量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相关系数为0.88,呈强相关,与施工面积相关系数为0.44,呈弱相关。相比存量房建设,意味着2023年房屋新开工面积能否止降将成为关键,从房地产开发周期来看,房地产企业从土地购买到规划设计、手续报批大概需要半年时间,而2022年土地购置面积降幅超五成,且下半年除12月土地购置面积为1600万㎡外其他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均在1000万㎡上下,意味着今年1-2季度新开工面积仍将一下子就下降,5-6月有望回暖,因此抛开新开工外,存量房屋施工进度将成为2023年上半年房建领域用钢需求是否一下子就下降的重要的条件,而这建立在房屋销售数据好转,房企回款进度加快,市场逐步恢复对房地产投资领域的信心的基础上。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除房地产投资外,其他各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无不报喜,这也是为何2022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降幅不足2%的主要原因。
2023年仍是基建大年,从年初全国各地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来看,今年基建投资或有望维持两位数高增长,特别是在国内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萎靡的大环境下,基建投资仍将作为今年稳增长的压舱石。
从地方债发行情况去看,截至2月初数据,33省市公布2023年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合计达到2.3万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51%,在财政部多次强调今年适当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的背景下,今年地方债发行预计仍保持前置节奏。随着地方债的发行,3月开始,基建领域资金到位情况或逐步改善,上半年基建领域用钢需求仍有一定的释放空间,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冲房建用钢需求下滑。
但从目前的数据推算,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或仍呈现同比下滑趋势,即使基建投资增速全年维持10%左右的增长,上半年钢材料消费特别是建筑钢材消费仍存在较大隐忧,作者觉得3月下旬至4月建筑用钢需求不足的问题或有所显现。
回归到对钢材市场价格的分析,目前市场一致认为,钢材全年均价大概率再下台阶,钢材市场价格仍有泡沫。截止3月6日,Mysteel普钢价格指数为4510.69,仍高出历史中位价格约200点,下游企业用钢成本仍然较高,当然钢价的绝对值不能成为钢价涨跌的决定因素,除了受供需影响,更多的我们应该审视钢价的构成和产业链利润是否合理。
从利润构成来看,截至3月3日,国内247家样本中仍有6成的钢厂不能盈利,而铁水的不含税成本却高达2942元/吨,高出历史中位成本线元/吨,除去税点后与铁水成本差约为1100元,这1100元除去钢材加工成本、运营运输成本等,留给产业链主要参与主体钢厂、贸易商的利润几乎所剩无几,且不论4500元/吨的钢价合不合理,但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显然是不合理的,就算有泡沫也仅存在于原燃料环节,作者觉得,钢价及钢材利润的合理回归需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作用。
重塑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有形之手干预
市场价格的自我调节,核心是围绕供需基本面,毋庸置疑,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处在衰退的现实背景下,产能过剩的同时用钢需求呈现趋势性下滑,钢材市场价格大周期底部显然还未出现,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言时过早,且不论周期底部在何时、什么点位。就目前市场而言,市场行情报价波动的引擎主要聚焦于强预期是否被证伪,一旦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价格难免会向下修正,以利润倒挂形式倒逼钢厂减产,再推动原料价格下行。虽然从市场调节的逻辑上看无懈可击,但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将长期难以改变,这种伤“敌”二百、自损一千的运行逻辑显然不符合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初衷。
保障钢铁行业的合理利润便是捍卫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果,而单纯靠市场自我调节很难实现,行政手段必不可少。我国铁矿石、炼焦煤严重依赖进口,在原燃料的定价权不足的劣势下,一旦国内钢价上涨,便造成下游企业用钢成本过高挤压下游企业利润,而在黑色产业链利润的分配上,利润占大头的还是原燃料,吃亏的是国内下游产业链;一旦钢价下跌,却很难出现原燃料的率先下跌,反而率先挤压的是钢厂的利润,受伤的同样是国内的钢铁生产企业。
“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直在优化的政策支持,而政策方向大概率围绕以下几点:一是保障原料供给,加快开发海外原燃料,提升原燃料自给率;二是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坚决剔除落后产能,违规产能,规范市场恶性竞争行为;三是加快兼并重组;四是提高研发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只有拥有技术优势才能占据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塔尖。
上述几点对于优化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结构有重要意义,且今年年内出台有关政策的概率将非常大。如2022年河北省提出全面淘汰1000m以下高炉、100m转炉,不排除该政策全国范围内效仿实施,特别是产能集中区域;对于产能置换违规的问题,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通报多家违规钢企并予以重罚。近两年虽然没用行政手段压减粗钢产量,但种种迹象说明,2023年对于粗钢产能、产量压减政策上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而这也是调节行业利润分配的有效手段。
进入“金三银四”验证阶段,意味着钢市交易逻辑正式从交易预期到交易现实转变,而目前钢市基本面多空因素交织,3、4月市场仍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作者觉得,3月钢市将呈现交易逻辑将快速转换、钢价波动加剧的态势,短期迷惑性、试探性的行情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趋势性行情或在下旬以后才会出现。
从供应角度来看,截至3月3日,Mysteel统计的247家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增至87.15%,随着近期钢厂即期利润的改善,钢厂生产积极性持续增加,目前高供给伴随着需求同步复苏,钢厂仓库存储、社会库存并未形成较大压力,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并未过多聚焦于此,而更多聚焦需求成色。
从需求角度看,2月酝酿了整整一个月,进入三月后,市场迎来久违的躁动,建筑钢材成交量、钢银成交数据在期货市场带动下屡现 “天量”成交,在下游开工率及需求仍处在上升期的情况下,市场核心交易逻辑便聚焦于需求的持续修复,但期货市场并未出现急躁的拉升,而是呈现缓慢拉升、反复试探的走势,这也体现出多空双方在这样的价格点位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也体现在对后市房建需求下滑及对终端资金到位情况的担忧。
对于需求的看法,作者觉得可分阶段来看,3月前半月处在经销商补库需求释放和终端需求恢复的时间节点,从目前的交易逻辑而言钢价不具备趋势性下跌基础,反而有继续向上试探的空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市场需求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假设下游资金情况改善,存量需求仍有一定的惯性来维持一定的用钢强度,很难出现需求急剧下滑的情况,但4月以后的市场,则主要看增量需求能否上场,正如笔者前文所述,房建需求在上半年将迎来确定性的下降,在基建用钢需求维持去年强度的情况下,仍难以对冲其带来的影响。近期官方和财新PMI指数明显扩张,新订单指数恢复超预期,短期虽很难体现到用钢需求上,但对于恢复市场投资与消费信心有重要意义。
从原料角度来看,在没有实质性去产能、去产量政策出台的前提下,铁矿石、煤焦价格率先下跌的概率极小,在钢厂维持高产量,短期原燃料需求回升的情况下,更是易涨难跌。由这样来看,核心逻辑还是回归到终端需求上来。
总的来看,3月钢铁市场进入了躁动期,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或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短线仍有阶段性的做多机会,中线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建议逢高兑现利润。